现代化灌区建设 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众增收
“出家门走几步路就能上工,加上土地的流转费,我现在一年能赚五万元左右,有些夫妻一起在这里务工,一年的收入超过了十万块。”在耕地流转种植大户务工的云南大姚县金碧镇马屯村村民马永怀说完便用遥控打开了农田的喷灌系统。只见,农田中的喷灌头同时启动,将来自蜻蛉河灌区的管道水浇灌到农作物上。这样高效节水灌溉景象在蜻蛉河灌区内已屡见不鲜。
蜻蛉河灌区位于云南楚雄州姚安、大姚两县境内,涉及两县10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30.1万亩。2023年5月,水利部把蜻蛉河灌区列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11个试点之一。楚雄州紧紧围绕“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建设目标,机制建设与工程建设同行,落细落实“六项机制”,完善配套工程设施,强化用水供需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蜻蛉河灌区管理局局长罗文鸿说:“去年楚雄州遭遇了60年一遇的气象水文干旱,降雨锐减、蓄水偏少,得益于现代化灌区建设完善的工程设施、供用水管理机制,保障了今年灌区内49.7万亩(大小春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用水安全。”
目前,蜻蛉河灌区工程完好率达到89.1%,灌排能力显著提高,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4.23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80.5%,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47.8%,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58,高于全省、全州同类灌区的5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总量控定额管,科学确定水权。依据灌区可供水量、种植结构及面积、作物用水定额,坚持适当从紧的原则,制定水权分配方案,并与用水户充分协商、合理调整,印发水量分配方案。将灌区6489万立方米水量确权到用水户,坚持“用水须付费、节水得奖励、困难有补助”,强化宣传引导,鼓励用水户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两手协同发力,完善工程设施。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以来,引进灌区奥鸿农业供水有限公司、大禹节水公司等企业投资,参与工程建设,共筹资3.01亿元完善灌区工程设施,其中:财政投资0.9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2.1亿元,占69.8%。姚安奥鸿农业供水公司总经理曹上智介绍,“管道项目目前到了收尾和验收阶段,今后有14年时间由我们企业来运营,运营期结束以后就无偿移交给政府。”
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水价改革。楚雄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完成了成本测算、成本监审、听证等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新一轮水价改革,粮食作物0.15~0.25元每立方米,经济作物0.25~1元每立方米,养殖0.35~1.2元每立方米,并实行超定额10%、10~30%、30~50%以内、50%以上部分分别按110%、130%、150%、200%计收水费的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标准。姚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员张正东表示:“此次调整有助于我县引进社会资本,提供更好服务,助推我县水利工程良性化运行。”灌区种粮农户黄文勇说:“我今年种了550亩水稻,虽然水价提高了,但我们的用水量减少了,政府还给补贴,水费也减少了。”
用“明白水”、交“明白费”,群众参与积极性大幅提高。通过试点灌区建设,灌区骨干工程计量率达到90%,干渠以下计量率达到63%,基本实现了计量用水,按方收费,灌区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管护运营积极性大幅提升,成立用水户协会5个,参与用水户3.7万户。
创新举措,精准兑现农业用水奖补。积极会同财政部门,将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部门“一卡通”管理,通过“一卡通”直接将奖补资金兑现到用水户。今年,共兑现种粮农户补贴资金42.43万元,涉及农户3987户,共兑现节水奖励资金14.07万元,涉及节水用水户18户。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段云晟表示:“水费在我们企业经营成本当中,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加上政府一系列的节水奖励政策,增长的水费对我们企业影响不大,生产用水有保障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关键的点。”
“两费”足额到位,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姚安、大姚两县人民政府采取水费收入安排、财政差额补助的方式,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和公益性人员经费,共落实“两费”1285.81万元,“两费”落实率100%。
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以来,灌区灌排能力显著提升,灌区“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农业生产水安全有保障,吸引种植大户加大耕地流转、承包力度,灌区初步形成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如今,像马永怀一样,流转家中耕地并参与耕种工作、实现收入翻番的村民,在蜻蛉河灌区越来越多。
罗文鸿表示:“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现代化灌区建设及农业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好蜻蛉河现代化灌区试点建设‘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灌溉用水自动化、工程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调度智能化,助力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杨逢春 李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