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二马路“重生”:唤醒城市记忆
在湖北省宜昌市老城区的心脏地带,二马路这条承载着百年沧桑的老街,正以崭新的面貌焕发新春活力。
2月5日,站在满意楼对面的十字路口拐角,老居民赵芬(化名)跟身边的闺蜜感慨万千:“我从10岁就住在二马路,每天上学必经邮政巷,这里满满的都是儿时的记忆,新的变化真让我们这些退休人眼前一亮。”
二马路不仅是老宜昌人的共同回忆,更是宜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历经4年精心打造,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于1月25日焕新亮相。春节期间,街区以“二马路·2025·新片场”为主题,策划了非遗、国风、漫邮、数字等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吸引了10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
“我们整体定位‘非遗主题百货’,想把非遗从配角变成主角。”满意楼运营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对楼层进行规划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如何用70年的老建筑讲好宜昌故事,将宜昌的历史文化用更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也打造成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这里汇集了宜昌特色,春节期间河北石家庄一家人拖着行李前来,逛了一个多小时,还买了不少喜欢的本地特色手信。”
宜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以下简称“宜昌市住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叶帮斌在街区亮相时说,二马路是百年老街,见证和承载了宜昌的沧桑巨变,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方更新二马路-红星路片区的意愿十分强烈,宜昌于2021年初启动实施二马路城市更新(一期)项目。
宜昌市住新局城市更新科科长南希介绍,二马路的改造按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不大规模拆除现状建筑,不大规模搬迁原住居民,有效保留了街区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历史风貌,确保了真实性和生活方式的延续性。
春节总流量达10万人次
唤醒老宜昌人记忆
2025年春节假期,宜昌市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以“二马路·2025·新片场”为主题,策划16场文商旅融合活动,吸引无数市民与游客,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多人了。”一位本地市民说,“当年在满意楼扯布、买衣服,就是很赶潮流的事,这里有很多儿时的记忆。”。据统计,自1月28日至2月4日,街区总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大年初一更是高达3万人次。
走进街区,仿佛穿越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隧道。街区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化、国风元素与现代商业融合,业态丰富多样,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特别是“老宜昌·新品味·特色街”市集,让游客品尝到红油包子、萝卜饺子等地道小吃。
邮政巷内,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青石板路、墙上旧影与汉服打卡成为亮点。满意楼作为承载宜昌人美好回忆的老建筑,春节期间日均成交600余单,总销售额超6万元,正月初一营业额高达1.5万元。据满意楼运营负责人介绍,满意楼在保留历史风貌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一楼设文创、纪念品,二楼筹备中式茶饮、非遗体验区,三楼将开设艺术餐厅,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希望游客来这里不仅仅是拍一张照片,而是真实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此外,老字 号“童心吉”也迎来新发展机遇,春节期间累计销售额达5.72万元,正月初六高峰销售额约1.3万元。
不仅如此,街区内的文化活动也深受游客喜爱。国风巡游队伍身着华丽服饰,穿梭于古色古香的街道之中,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而邮文化场景体验则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旧时的邮局,感受着书信传递的温情与浪漫。九曲花街漫步、灯光秀观赏及蛇年艺术装置打卡等活动,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纷纷拍照留念。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宜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他们的旅行增添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来自郑州的一家四口给即将上大学的女儿挑到满意的手信,还专门拍下视频纪念:“和宜昌特别来电,下次还要再来。”
随着春节假期的圆满落幕,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吸引了10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了宜昌市春节期间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对街区的赞誉不绝于耳,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而街区也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宜昌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湖北长江可是文旅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刘建伯介绍,街区焕新开街后,线上平台点击量突破千万人次。
“未来还是要坚持打好宜昌文化历史这张名片,围绕这个方向去做运营。”刘建伯举例,比如围绕非遗和民意开展满意楼研学、每月发起主理人菜单活动,作为年轻人创业的分享,还有潮营派对,宜昌本土音乐人集合等等各种活动,进一步加强社群经济运营。“也吸引了一些外地年轻人回来创业。”
4年精心打磨
城市更新“宜昌样本”崭露头角
“现在一期改造完成,正在谋划二期改造。”2月5日,南希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宜昌市在城市更新上发力,尤其在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上成果显著,历经四年雕琢,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商业的 “宜昌样本” 崭露头角。
2021 年初,宜昌市住新局牵头启动二马路城市更新(一期)项目,运用 “留、改、拆、建、营” 策略,融合老旧小区改造、商业开发与历史街区保护修缮,打造文旅商融合项目。改造范围涉及云集路等多个区域,总面积约 163.12 亩,改造用地约 155.23 亩,总建筑面积 15.1 万平方米。
改造时,宜昌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按 “修旧如旧、修新如旧” 理念,保留街区格局、街巷肌理与历史风貌,精心修缮 6 处文物保护单位和 50 余栋历史风貌建筑,留住城市记忆。同时,重视民生改善,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制定改造方案,改造 20 个老旧小区、44 栋建筑,拆除危房违建,打通消防通道,提升居民安全感。特别是针对老街“停车难”的历史问题,与多部门协调,新增了地下停车位。
南希谈及城市更新心得时强调 “运营前置,推进活化利用”。二马路引入重庆奥雅公司策划运营,聚焦全龄友好街区打造。太古楼变身公益展馆,再现宜昌近代开埠故事;大阪仓库成休憩广场,引入多元业态;满意楼改为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展示中心,还原复古百货业态。
宜昌还注重文旅融合,加强业态管控,扶持传统业态、培育新业态,推进老字 号复兴,倡导小店和夜经济,打造特色夜景。去年 “十一” 日均到访 1.5 万人次,线上浏览量超 1000 万人次。春节准备了 16 场文化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无论是活化利用,还是引入新业态、开展活动,最终都是一种回归。”叶帮斌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生命力的源泉。下一步将保护、运营、管理好街区,提供一站式体验,打造宜昌标志性活力新名片。
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鲜于开明也公开表示将大力支持街区发展,聘请第三方深度策划,推动差异化发展。
四年磨一剑,宜昌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城市更新典范。未来,随着更多规划的实施和业态丰富,街区有望成为宜昌乃至全国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