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被做实,还教育消费者吗?
这一波召回,几乎覆盖了特斯拉卖出去的所有车。
三年的时间,对于特斯拉单踏板强制动能回收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滞,这是这个品牌的一大卖点,同时也是多起事故的“重大嫌疑人”。
随着一纸召回公告的下发,似乎有了结论。
隐患终于被坐实
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部分进口Model S、 Model X 、Model 3及国产Model 3 、Model Y汽车,共计1104622辆。
召回原因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
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说白了,就是特斯拉的强制单踏板被认为是不安全的,但是对于单踏板这个功能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不同的看法。
从其技术方面带来的效果来看,其能够大幅度提升动能回收的效率,所谓的单踏板其实就是默认开启车辆强动能回收这一功能,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车辆的续航,对于这一优势我们需要承认,开启与不开启之间在车辆续航表现上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从使用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容易让驾驶员混乱的逻辑,尤其是具有驾驶经验的驾驶员。
如果说一开始就接触单踏板功能的车辆,适应过程或许比较容易,毕竟直接能够养成这样一套肌肉记忆以及下意识的反馈;但是开惯了传统车辆之后,问题就来了,这也恰恰与此前形成的肌肉记忆有关。
刹车踏板与油门踏板本来各自管着两个完全对立的功能,但是当其中一个踏板具备了另外一个踏板大部分的功能后,肌肉记忆就成为了扰乱驾驶员思绪的“不安定因素”,包括我自己在驾驶特斯拉车型的时候,就出现了右脚在两个踏板之间凌乱的情况。
所以当消费者谈及到特斯拉几次“失控”的事件时,单踏板模式会被特别关注,随着国家强制召回的落地,或许广大消费者此前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教育消费者的单踏板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特斯拉的召回对于其自身来说或许还不太情愿,因为在召回的通告当中显示,“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这就有意思了,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监管机构的约束,特斯拉可能还在坚持自己始终是对的。
特斯拉在国内曾经发生过多起争议度很高的事件,尤其是发生了人员的伤亡,在当时,很多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消费者其实都指出了特斯拉单踏板的这一逻辑问题,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并没有轻易地接触到真相,从厂家的角度,也并没有承认自身设计存在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特斯拉方面的人给出了一个非常惊爆的言论:“对于一些功能,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比如和驾校合作。”
还记得当时听闻这个言论时,一时不知道要说什么,甚至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家车企的高管,难道这是车企转型去做教育行业?消费者花钱买车还需要搭售一届驾驶课程?
教育消费者,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个企业身处头部位置时便能获得的“自信与底气”。
如今面对召回,这也意味着当时的言论是经不起推敲的,甚至是傲慢且不负责任的。
这就好比在吃饭的时候,餐桌上没有放筷子、勺子或是刀叉,而是摆上了一副奇形怪状的物件,这个时候餐厅告诉你这是最新的工具,还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是你需要先出来上隔壁学习一下这个工具如何使用,然后再回到这里吃饭。
明明放着经过历史经验总结传承下来东西不让你用,非要改变你的习惯,这其实就是特斯拉强制单踏板这件事引起争议的关键点,都说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一件不太尊重人的做法,但是厂家还要PUA消费者。
中国的汽车市场,是现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销量最大的地区,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或许相对其他地区更有发言权,而且从整个汽车市场的角度来说,其他品牌难道不知道一项技术究竟是好是坏?
如果针对某个品牌或某个产品,需要消费者再回到驾校回炉重造,那此时不禁要问,究竟是驾驶人有问题,还是车有问题?
打消教育消费者的念头
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看,正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关键之时,由此引发了多方面新技术的诞生,这些技术覆盖了能源、交互等多个方面;再加上汽车产品自身的发展其实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车企都在绞尽脑汁在产品上体现出差异化。
所以说未来消费者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的事物、新的技术、新的产品理念。
但是当一个新产品出现的时候,消费者从接触到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车企用什么手段来吸引用户,还靠教育消费者吗?
教育消费者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车企把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强加给消费者,还记得那句话吗?“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嘴上说的是深入研究了消费者的诉求所作出的决定,但是消费者可能并不这么想。
新形态的产品、技术或者是功能对于消费者、对于市场来说是需要的也是欢迎的,但是最核心的要点是是否契合消费者的诉求,如果不是以此为前提,索性把这个功能砍了得了,省的还得再绞尽脑汁去想一个夸它的理由。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放下高傲的姿态,消费者不需要被教育,坚持自身的“倔强”,终将自食恶果。【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