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乐酷家

合资品牌怎么办?活不下去了?

汽车出行 2023-07-23 创始人

从2019年销量下滑,到今年3月传出退市传闻,再到6月临时停产,又一个合资品牌要暂时和中国市场说再见了,广汽三菱走了,谁又是下一个?

这所反映的其实是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当中一些无法身处一线的合资品牌的缩影,合资品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头部的几个品牌虽然销量无忧,但是内心肯定也在盘算这样的日子会不会突然结束。

究竟怎么了?让市场变成这样?

靠降价活着可不是办法

从加价到降价,这两年合资的境遇确实迎来了大的转变,你说现在合资的车不好卖到底是什么原因?之前一直都在分析转型慢、智能跟不上等等,但是通过上半年的几次官方大降价,怎么觉得影响销量的只有价格呢?

先有东风的那一波大放血,从消费者的反应来看能用那个价格去买合资传统燃油车显然是非常积极的,甚至是库存车也在短时间内销售一空,标致雪铁龙卖的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品牌力和产品理念等,也就是我们说的转型慢,那么现在合资的电动车也开始打折了。

像大众的ID.3,来了个限时特价,直接降到了12万,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这限量的7000台特价车基本上已经售罄,在个别地区可能还有少量库存,这种靠降价来转换成的销量也让其在7月实现了销量翻倍。

降价之后的这个区间已经和比亚迪海豚相同,但是海豚在平时的销量可是远高于大众ID.3,但是当其降价后销量猛增,这是否又说明它的产品力是能够让消费者认可的呢?之前不认可的难道只有价格?

合资品牌靠降价去维持生计,短期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背后藏有隐忧。

先说能维持多长时间这件事,现在距大众方面人士表示,ID.3的指导价本来就没利润,降价必然是亏钱,由于其本身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低、供应链都在本土等,价格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优势,但是在要想和特斯拉那种专注电车大规模生产的厂家去搞价格战还是搞不起的。

其次,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这几年间,合资品牌在此前所承担的任务是给自主品牌输血,现在血输完了,自己却有点贫血。

不否认,现在自主品牌支棱起来了,例如整个集团当中销量占比提升,甚至有些品牌当中,自主已经成为了销量支柱,中国自主品牌现在已经把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挤到了47%左右,并且持续将合资品牌视为首要打击目标。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新能源车大多数都是在赔钱换市场,能够实现盈利的只有头部品牌,那么此时,能够带来利润的是谁?目光可能又转向了这些卖传统车型的合资品牌,这些盈利的钱将会用于新品牌的孵化、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平衡价格战带来的影响等等。

可以这么说,真正靠自主品牌的国内车企也就是头部那几个,剩下的一些国内汽车集团,例如北汽、上汽、一汽等,如果内部合资品牌被市场打到头晕眼花,那么接下来晕倒的可能就是自己。

这其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局面,也是一个现在有些无解的情况,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让中国汽车市场不再这么卷,但是又没有人敢做第一个“整顿市场的00后”。

合资在赌!

大部分嘴上都在说积极的转型,但是目光或许还在盯着目前占比近六成的传统燃油车基盘。

看着有些不愿意转型或者是懒得去转,其实是外方品牌在赌,赌的是什么?一个是五年后技术发展的成果,还有一个就是电动化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

先说技术发展,日系为主的品牌在进行新一代动力电池的研发,或许这是与其本土市场用车情况有关,资源紧张、追求极致效率,现有的电动化无法满足其日本本土的用车需求,那么这基本上对于品牌来说,是不需要针对一个单一市场去专门做一个技术研发。

这个时间段对于品牌来说可能在其规划里面就是一个必然要熬过去的过渡期,这期间可能会和中国市场的品牌去做一些技术合作,那么推出的产品也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告诉市场我有这种类型的车,并且维持一下品牌的声量。

那么在自身对所追求的技术实现之后,例如补能效率更高的固态电池,或者是能够使用一些降低了碳排放的替代能源作为燃料的新型内燃机等等,进而去替代传统的使用化石燃料的内燃机,进而实现一种消费者体验上的“无缝衔接”。

那么为什么给划定了一个5年的时间,其实这个时间可以说是赌的极限了,像现在一些海外车企都把一些“下一代”新能源技术定在了5年后发布,其实也是考虑到现在的技术起码在5年内不会被市场淘汰,至于原因就是下面要说的电动化的适应性。

至于电动化的适应性,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对于基础建设,与使用层面的相关问题。

可能在合资品牌眼中,其认为电动化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达到一个瓶颈期,这个对于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必然,像现在新能源占比的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保有量增加后,补能环节并没有完全跟上,在高峰用车时会影响体验,尤其是将车辆作为刚需的消费者对这点的感知更为明显。

那么根本原因就是整个补能体系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加油体系,网点的密度、单一充电桩在固定时间内的补能效率、电网整体的支撑能力均对此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这一点相对来说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进行铺垫。

那么在这个铺垫的时间段当中,其主要的目标并不是一刀切完成转型,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去降低碳排放,或者说是提升燃油经济性,并且不改变用车习惯。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在市场当中合资品牌销量稳定的其实都是率先在混动等领域完成转型的品牌。

给合资下判决?那倒不至于

越来越多的声音在看衰合资品牌,理由很简单,自主崛起了,产品力、价格完胜,合资没有存在的核心价值了,但是就像前面说的,能够实现自主盈利的还只是少数,大部分合资品牌还是在向自主吐金币。

不过对于一些“主动放弃”国内市场的合资品牌来说,处境可能就不太一样了,车型少、技术老旧、价格不妥协,这三点相互作用将是杀死这些合资品牌的根本原因,但凡有一点能够去改变,还是有活下来的希望。

传统内燃机、混动、电动,就像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仅仅是电动化的开始,还没有到决定生死的时候。【iDailycar】


乐酷家生活网(lekujia.com)—汽车生活—快乐生活多一点点,炫酷生活就在乐酷家生活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乐酷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4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