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入股,名校学霸做汽车芯片,武汉跑出一家独角兽!
今年3月以来,汽车芯片概念板块大涨,佰维存储、国芯科技(行情688262,诊股)、全志科技(行情300458,诊股)等公司均有不错的涨幅。
汽车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中,芯片愈发成为智能汽车中的核心部件,汽车芯片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又有该领域公司宣布完成巨额融资。
这已经是芯擎科技去年实现的第三轮融资,公司早在2022年3月就获得了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还在同年7月获得了由红杉中国领投,东软资本、博世旗下博原资本、中芯聚源、嘉御资本、国盛资本等跟投的近10亿元A轮融资。
近年来,“缺芯”是令汽车行业非常头疼的问题,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甚至导致了全球汽车大减产。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数据,2022年全球因“缺芯”造成减产汽车近450万辆。在此背景下,聚焦汽车电子芯片业务的芯擎科技也就成了资本热捧的“香饽饽”。
01
名校学霸做汽车芯片
湖北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汽车制造业对湖北GDP的贡献一度超过20%,同时汽车也是武汉的支柱产业,这座城市聚集了许多汽车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芯擎科技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为沈子瑜,他是个8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沈子瑜曾在上海通用汽车、德电中国、博泰集团任职,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系统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7年,沈子瑜与李书福共同创立了亿咖通科技,由沈子瑜出任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2018年亿咖通科技和安谋中国公司等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
除了董事长沈子瑜之外,芯擎科技的董事兼CEO汪凯也是名校毕业。公开资料显示,汪凯15岁考入电子科技大学,后来又出国深造,就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并拿到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汪凯曾担任过华芯通半导体、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半导体等公司高管,在通信、微控制器、汽车、物联网等领域拥有多年从业经验。
此外,公司自称85%以上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其中大多数都来自于飞思卡尔、高通、博通、英特尔、AMD等头部车载芯片大厂,核心技术能力覆盖了汽车软硬件平台和应用。
高管团队的名校背景,以及研发团队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公司增色不少,加上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也进一步加剧了该赛道的火爆。
处于热门赛道,叠加国产化加速趋势,芯擎科技受到资本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经过多轮融资后,公司已成为芯片半导体独角兽,并出现在福布斯中国2022年新晋独角兽名单之中。
02
智能座舱芯片要供货了?
芯擎科技聚焦汽车电子芯片领域,最为津津乐道的产品是“龍鷹一号”,公司自称这款芯片由300多位工程师历时两年多时间研发成功,创造了国内团队在7纳米制程车规级超大规模SoC首次流片即成功的纪录。
在今年3月30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公司正式宣布“龍鷹一号”量产和供货,同时,搭载该款芯片的多款国产车型也将在今年中期开始陆续面市。
从类别来看,汽车芯片可分为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和传感器芯片四大类。目前汽车芯片已在动力、车身、座舱、底盘等领域广泛应用,像芯擎科技生产的“龍鷹一号”就属于智能座舱芯片。
技术方面,相关研报显示,在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领域,目前高通、三星等国际巨头的7纳米及8纳米制程座舱芯片已实现量产,高通发布的第四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甚至已经采用5纳米制程技术。
而国内厂商中,较多选择16纳米或28纳米的工艺制程,采用7纳米工艺制程的极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国内厂商中,芯擎科技的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已处于领先水平。
03
商业化落地存在考验
近年来,汽车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在28%左右,据SA预测,到2027年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千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占比也将提升至36%。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车芯片的应用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比燃油车高,且品牌车企在高端车型上应用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正成为一种潮流,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及销量的增加,汽车芯片行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相比于消费级芯片,车载芯片虽然对性能要求不高,但对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要求严苛,且车规级芯片验证周期较长,一般需要3至5年,而且需要进行严苛的认证工作才能进入一级供应商或车厂。
技术壁垒高,产品开发、认证、导入周期长,这就意味着制造车载芯片前期需要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所以行业竞争格局也相对稳定。
在全球车载芯片市场上,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 、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巨头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中,德国芯片巨头英飞凌在收购美国半导体公司Cypress之后,市占率稳居首位;荷兰半导体企业恩智浦和日本的瑞萨也有较强竞争力。
目前我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不高,据IC Insights统计,2021年国内汽车芯片自给率只有5%,可见有大量汽车芯片依赖进口,这也意味着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涌入汽车芯片赛道,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统计,2022年国内开发和生产汽车芯片的企业大概有110家至130家,其中有50%的企业公开宣称已实现量产应用,但超过70%的企业供应种类在10种以内。另外,宣称有车规级产品或者量产应用的上市公司有50多家。
当前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处于发展早期,尽管国内已有许多企业进入这个赛道,但各家的产品类型和数量较少,且大部分汽车芯片产品仅获得初步车轨级认证,上车的道路还很长。拿芯擎科技来说,虽然其寄予厚望的智能座舱芯片“龍鷹一号”已宣布量产和供货,但未来能否脱颖而出,还有待市场检验。
04
结语
汽车电子芯片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未来仍将继续增长。目前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很大。但车载芯片对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严苛,产品验证周期长,前期研发投入巨大,这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都是一种考验。对于芯擎科技等汽车芯片厂商而言,在产品实现量产出货之后,还面临着如何获得更多订单、提高市占率等挑战。
乐酷家生活网(lekujia.com)——快乐生活多一点点,炫酷生活就在乐酷家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