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医文化 厚植济世情怀 —记包头市昆都仑区中医院原院长 李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的历史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说道:“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总书记的一番话,是对中医药人的期待,寄寓着一项事业最长远、最恒久的梦。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的振兴时不我待。
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弘扬“大医精诚”精神,讲好中医故事,报道一批为中医药传承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近日,记者专访包头市昆都仑区中医院原院长李椿,讲述他近50年来漫漫从医路、上下而求索的故事,感受他心怀家国、敢于担当的医者情怀。
李椿接受媒体采访
人物介绍:
对中医传承,他不辞辛劳、砥砺奋进;对弱势民众,他仁心仁术、广济四方;对医学医术,他博观约取、海纳百川;他开班授艺,桃李天下;他参政议政,造福桑梓;他守正创新,敢于追梦……
他叫李椿,内蒙古包头市著名中医,昆都仑区政协第五、六届委员,昆都仑区第十四、十五、十六界人大代表,昆都仑区中医院原院长。
一、立鸿鹄志、燃赤子心
1970年,15岁的李椿随父勤学3年,熟练掌握了中医理论和基础知识,18岁便进入昆都仑区中医院随师学习。学有所成后,年仅20岁的李椿便开始出诊,因他为人谦和,加之医术精湛,不久便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声名远扬。
回忆初学医时,艰苦的学习环境、枯燥的中医书籍,当时的李椿心理落差很大,但一次下乡为牧民治病的经历,使他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看法。
李椿说:“冬天是草原上最艰难的季节,有一年达茂旗数次普降大雪,导致道路被封闭,部分牧民被冻伤,牧民们承受着严寒、饥饿和疾病的威胁。有位牧民不慎摔伤,因大雪封路,在家中苦撑了数日后,身体愈发疼痛肿胀。我们得知消息后,便和同事们冒着风雪,坐着牛车,一起赶往牧民家中,为其施以针灸,配合中药救治,挨家挨户为每一位牧民进行义诊,仔细检查是否有冻伤,并留下治疗冻伤、胃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品。”
李椿对记者讲道,当他看到那些生活贫困的牧民们被疾病折磨而又无法就医时的情景,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感受到家乡人民生活如此之艰,此后,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为弱势群体治病、为家乡父老去沉疴,便成了李椿最大的愿望。他在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后,就毅然走上了学医的济世之路,并一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振兴,用他自己的方式,实现着他心中的“中国梦”。
二、灾难来袭,逆行而上
1996年5月3号,包头发生6.4级地震,是继唐山地震后,又一次发生在百万人口工业城市近郊的破坏性地震,共造成26人死亡,453人受伤,196633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6.83亿元,这是包头历史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艰巨的挑战。
地震发生后,昆都仑区中医院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地震救援医疗队,李椿主动请缨,带队出征,星夜驰援,第一时间参与抗震救灾,对当地灾民展开及时的震后医疗救援工作。在中医院临时救治点,患者大都为地震中的轻伤患者,伤势较重者已及时转送到上一级医院,李椿和救护队员们认真、仔细的为每一位患者检查、清创、针灸、处理伤口。为尽可能调查、搜集到更多相关资料,在危楼和废墟中,李椿和队员们冒着余震的风险,每天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他和队员们多人曾多次出现过虚脱。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组合拳”,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救治方案,在地震救援中留下了昆都仑区中医院人的美名。
在地震现场,经历过数次余震的李椿直面生死,也看尽了世间悲欢,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他坦言余生就像是赚回来的一样,至此,他只有一个信念:“利用自己所学,救治更多的人。”
三、仁心仁术、广济四方
从医生涯中,有两件事情,让李椿记忆尤新。刚从医不久,一位接受他治疗的患者,专门从乡下到医院向他道谢,这令他非常感动。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他认为,患者能把他记在心里,感激医生,就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战胜了疾病这个敌人,尤感自豪。这也正是众多医护人员,无论艰辛,依然坚守在医护岗位上的信念。
问及多年来一直坚持的理由时,李椿笑着说:“从医近50年,治病救人的成就感,让我倍感快乐。怀有仁心仁术,大医精诚,设身处地理解病人,能够真正走进病人的内心,产生共情,换位思考,共同战胜病魔,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认为理解也是一种治疗。医学即人学,医生践行的就是一种为仁之道,因为只有仁者,才能爱人。”
李椿为患者诊治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门诊,接诊时,有一位疼痛不已的老年患者,身体行动诸多不便,表情很痛苦,李椿见了,连忙起身过去,将其扶到诊室,为其治疗。患者说了一句很让他感动的话:“你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因为从你的眼神和动作中能看出来,你是从内心里真正关心病人的。”
李椿说:“医生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病人都会深深的记在心里,也能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因此,医生从接触病人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用心去治疗病人。我想,诠释一名好医生,最好的答案就是,仁心仁术,当从小事做起。”
“学医之路虽然辛苦,需要终身不断学习,但这是一个能够帮助他人,挽救生命的崇高职业,我非常喜欢。学医要有爱心,更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悟性,不断探索进步,用最佳的诊疗方案,去救治患者。”李椿对记者说。
四、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李椿为学生们授课
多年来,李椿一直躬身于临床,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学术思想交流,敢于打破传统理论界限,大胆提出诸多新理论、新观点,特别是在妇科、儿科及内分泌的中医治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先后担任昆都仑区政协第五、六届委员、昆都仑区人大第十四、十五、十六界代表,昆都仑区中医院院长等职务。
自2010年,李椿至今已培养数十名学生。中医药传承,老师应当如何传、学生又应如何承?
读经典、做临床、善思悟、拜名师、做科研、写文章,是李椿对学生的要求,这也是每一位名医成长的必经之路。李椿要求学生学习期间,必须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定期提交心得感悟,并通过多次考核,敦促学生系统学习中医理论。
“要多尝试把患者挡在手术室外,要去做该做的手术,而不是去做想做的手术。”这是李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看到每一位患者,他的学生都会思考能否用中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去减轻患者的痛苦。
“胸中了了,下笔无方。” 说起年轻中医医生的短板,李椿这样感慨道。如何引导学生补足短板,李椿有他自己的办法。在他的门诊,学生先为患者问诊,详细记录病历,再由李椿问诊、开方。
李椿经常教导学生,中医药博大精深,要真正热爱它,学深并悟透历代大师的经典著作,同时也要医德高尚,为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李椿还引用唐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为学生题字,警示他们在提高医术的同时,更要时刻保持医德高尚,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中医药是需要传承下去的瑰宝,他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年青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工作之余,李椿多年来还为中华腾飞网的求助患者提供无偿帮助
(图为中华腾飞网创始人孙玥向李椿赠送锦旗)
五、医之至者、一心为民
刚直、儒雅、博学、和蔼,这四个词在李椿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笃定,众人心中的李椿:为人博学多才、谦和儒雅……
退休后的李椿,退而不休,虽已年近七旬,但看起病来,仍旧思路清晰,对患者更是和蔼、耐心。因其颇有名望,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异地患者。在问诊中,李椿总会询问患者家住在哪里,并想方设法为他们减轻交通、住宿等费用。因每天看的病人有限,不少远道而来的患者常常看不上病,他总是不辞辛苦,叮嘱学生一定要给患者加号。
李椿家人接受媒体采访
据李椿家人回忆,有次他到外省看望孙子,一家人刚团聚不久,他便接到当地几名边远地区老患者到访求诊的电话,考虑到这几位老患者家庭情况特殊,到访难度高,李椿不顾家人的反对,独自一人买完车票,便赶回家乡亲自为患者施针、施方治疗。家人虽然担心他路上的安全,但最终还是支持他的决定。回乡的几天里,他免费看了十余名病患。这次李椿返乡救人的义举,一时间被乡亲们传为佳话。
李椿说,这是父老乡亲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对自己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患者而言,一次救治,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李椿称他很早就开始给这些老家的乡亲们看病,他认为自己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痛苦,他就不觉得辛苦。
六、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新时代的青年中医,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李椿对记者说。
“师带徒”是中医传承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李椿说,在传承的过程,它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实行老、中、青医师“传、帮、带”的模式,对前辈的医学经验进行总结梳理,交流学习,再应用于临床。
“中医治病,‘望闻问切’自是少不了,但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医学也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和完善中医体系,才能把中医药发扬光大。尤其是现今信息技术的助推,为中医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化医疗手段的运用,也将会延伸中医的‘四诊’。”李椿说。
精业赓续岐黄事,兴药达济人民祉。为积极探索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中医药高端人才的培养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推动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李椿还以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成功举办了多场学术讲座。
采访结束时,李椿说:“中医药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所有中医药人的梦想,传承和保护好中医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的传承薪火。”
对此,李椿提出了诸多建议: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中医药文化和意义,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和选拔优秀的青年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医药文化建立相关保护的法律制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民族的复兴只有在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下,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21年12月,《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当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文化事业,正在积极的助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强国建设。
时代洪流,滔滔向前,大江东去,万里奔腾。一路艰辛,一路荣光。代代更迭中,能给我们留下的、能传承下来的究竟是什么?
若干年后,中医药传承的那些人和事,或许早已成为历史,但李椿让更多的年轻中医脱颖而出,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所作出的诸多贡献,一定会丰盈而又执着的萦绕在时光的长河里。
“那年,我有着青葱岁月的印记,热血沸腾;今日,虽已褪去少年的模样,但我依旧饱含激情,我希望在包头的这片土地上再次挥洒我的汗水和热血”。这句话是李椿的座佑铭。
在此,我们祝愿李椿:明朝更美好!
(来源:新消费日报)相关阅读
- 智界R7对比特斯拉Model Y:更满足全家需求的智能SUV新选择
- 广州新一代娱乐新选择:FGO FES2024,探索游戏无限可能性
- 越秀地产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营收增长10.1%,派息稳定,获机构认可
- 永利云集亚洲顶级调酒师 于7月12至13日呈献大师级传奇特调梦幻之夜
- 金融资产管理法律专家邱文宇:以笃定的姿态迎接行业新时代
- 聚焦“炎性抗衰”新浪潮,新北辰AIOD开启细胞抗衰新时代!
- 宁德时代:公司有超快充技术 最快5分钟充至80%电量
- 建校助学丨贵州兴义两所学校改造完成正式揭牌,粤黔携手,为孩子们照亮希望之路!
- 福布斯中国于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发布“2022全球数字贸易行业企业Top 100评选”
- 全龄康养新时代 携手共创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