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车讯网 报道】 2024年全国两会拉开大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是历年两会的重点关注议题。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汽车业代表围绕智能驾驶与数据安全、汽车出口与产业链协同、电池回收与可持续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领域和战略高地,也是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围绕智能化这一汽车行业下半场变革的焦点,多位代表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提出,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但立法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现。国家计划于2025年实现智能驾驶汽车规模化生产,智能驾驶汽车试点上路工作也在2023年11月拉开帷幕,正式上路前迫切需要解决事故责任如何认定及承担的问题。
为此,冯兴亚建议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先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零到壹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当前行业内智能驾驶产品在功能定义、安全性能、人机交互、运行条件、数据应用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异,存在驾驶安全和数据安全隐患,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雷军建议,规范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打造安全驾驶体验。此外,规范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应用,保障无人化场景体验安全,规范车端数据使用,提升智能驾驶产品安全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也在建议中提到,需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他认为,车辆自身及零部件工况类数据,道路、天气等与外部环境有关的数据,无法识别到具体个人,应不属于个人信息范畴。而车控类数据及应用服务类数据中的不同数据与个人的关联性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从立法层面进一步予以明确。
伴随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汽车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并积极走向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立足已有优势、发力全新赛道,迅速崛起为全球市场的领跑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414.0万辆,同比增长63.7%,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海外品牌加速跟进、营商环境复杂,汽车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亟需国家提供助力。例如汽车出口全流程运行机制尚需优化、汽车出口配套支持措施有待持续提升。因此,冯兴亚提出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等建议,多举措护航出海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认为,中国汽车出海不应只靠车企自身努力,还需中国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他提出,一方面,就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等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快推进中外标准互认,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应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识别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供应链企业,对其适当提供财税、金融支持,支持其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市场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发挥中国汽车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他同时建议,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推动自主车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效率,实现锂、镍、钴等稀缺金属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华晨宝马里达工厂厂长张涛表示,目前国内废旧电池的回收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废旧电池都没有得到规范的回收和处理,既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市场回收的正常秩序,也增加了环境安全隐患。她提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首当其冲的是相关技术人才缺口巨大,应把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程纳入行业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为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做准备。另外,希望相关机构加大先进技术研发力度,突破回收利用前端瓶颈技术,提高电池回收利用效率。(车讯网 沈丹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