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超10亿年轻人听力受损,祸首是谁?
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冯国栋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日前,《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发出警告称,全球有超10亿青少年和青年由于不当使用耳机或进入喧闹场所,面临听力受损风险。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出过警告,2021年3月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超15亿人听力受损,这一数字到2050年或增至25亿。
《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发布的报告分析了过去20年发表的30多项研究数据,涵盖超1.9万名12岁至34岁的研究对象。报告显示,在该年龄段中,有48%的人暴露于演唱会、夜店等娱乐场所的过高音量环境中。研究人员据此估算,全球至多有13.5亿该年龄段的人有听力受损风险。报告呼吁各国政府提高公众“安全听”意识,敦促手机等相关制造商确保产品在用户持续收听过高音量时能发出警示。
“噪声可以导致听力下降,这是医学界公认的,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冯国栋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表示,听力下降的常见表现为:出现听不清或听不见的情况,影响语言交流。人的听力范围是20~20000赫兹,最重要的语言频率在500~4000赫兹。若一个人无法听到1600赫兹的声音,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若无法听见4000赫兹的声音,便会对生活产生显著影响。“当然,听力下降还可能伴随因内耳损伤而导致的眩晕、耳鸣等症状。”冯国栋称。
因为疫情原因,全球部分青少年这几年频繁处于上网课状态,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听力?冯国栋说:“老师上课一般都是正常语言交流,不会有特殊的声音,如果学生上网课时用的是功放声音,一天上课几个小时,导致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学生是持续戴着耳机上网课,且音量调得比较大的话,就可能损伤听力。”
“听力损伤本质上是一种神经损伤。噪音导致的听力损伤是感应神经性耳聋。”冯国栋说,“若相关神经细胞坏死,就不可能恢复;若只是受损,在神经没坏死前,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如多加休息、减少刺激、扩张血管或进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等,神经是有可能恢复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恢复。”
冯国栋进一步表示,听力受损有可能可逆的情况主要有:第一,出现听力损伤症状的时间较短,尤其是出现症状仅数小时或24小时之内的。不过,临床上也曾出现过,患者已有相关症状十多天甚至半个月,通过治疗病情也得到了改善。需要明确的是,越早治疗,就越有可能治愈。第二,耳聋症状以低频区听力下降为主,恢复可能性较大。第三,患者较年轻。
根据临床经验,冯国栋提出了保持“耳健康”的3个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戴耳机,尤其不应长时间听音量很高、音调很刺激的声音。2.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太过劳累。情绪波动大(如特别愤怒或特别高兴),以及身心特别劳累(如每天熬夜等),都有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3.规避一些耳毒性药物等。
冯国栋说,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歌、打游戏等,在无法完成制止的情况下,尽量选好耳机非常重要。选购耳机应注意其音质是否柔和、频率是否适宜。在戴耳机听声音时,避免长时间大音量使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柏智刚曾建议,一些患有中耳炎、外耳道炎等疾病的患者,可以佩戴骨导助听器,但同样不能长时间、大音量使用。▲
责编:潘子虎
主编:丁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