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追究责任 我们还能做什么?关于郑州4个月大女婴夭折的思考
疫情以来,我们每个人都赋予“看新闻”这件事情以更复杂的感情。我们会看新闻发布会,关注疫情变化,也会看疫情下的世间百态,有的温暖,有的炎凉。
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在转运途中,在120呼叫等待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最导致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他们有的是年轻力壮的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有的是怀着珍贵儿的孕妇,有的是需要人照顾的老人,当然更多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儿童。
我们听过太多的儿童有关的惨剧了,不需要大仔再重复一遍给大家听了。 所以故事本身,大仔很快带过,重点是和大家说一下怎么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同样的一个地方跌倒呢?为什么这样的情况总是出现呢? 一个仅有4个月大的女婴,29周剖宫产,然后在保温箱里呆了60天。血管瘤病史,目前治疗中。
可能小小的她本来的这个情况就不是特别好。 就像是田里的一根特别脆弱的苗,得想办法呵护着,得找有经验的农民呵护,要不然苗儿不好了,普通人都看不出来。 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没有任何的恶意类比,实验室里很多动物来回转运,比如说小白鼠,路途中,很颠簸,很多身体素质差的小鼠熬不住的。
我们很多罕见病患者来北京看病,对于他们家长,来一趟北京都是一个巨大的奔波挑战。这还是说没有疫情的时候,在有了疫情以后,很多人需要鼓起巨大的勇气才能带着孩子来看病。
但是,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危险因素时,我们会有预见性地避免悲剧发生。比如新生儿,小婴儿或者儿童转运的过程中,哪些因素更敏感?我们是否应该保证儿童转运车辆上专门配备有用儿童转运经验的有一定年资的医生?就算没有,我们起码应该保证有更好的儿童危重症识别机制或者有人员有能力识别。
这件事情才是我真正要说的。不要再去强调谁不尽职了,我们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尽职。我们都不知道这个4个月大的小婴儿可能处于危重症中了。 这才是我们难过的地方。 郑州的120没有网传的那样,不作为,不顾别人死活,责任的重心也不在这里。 11月14日早晨11:57,郑州的120接到了他父亲的报诊,说4个多月的孩子早晨吃了奶粉就吐,而且不吃任何的东西,现在在隔离酒店集中隔离,因为她是密接的人员。
我们不同的人遇到这个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这个年纪的人早晨不吃饭,或者喝了奶就吐,不会怎样。年龄在这摆着,有代偿机制,有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比较清晰的特点。而且我们会说话,我们心里有底,行不行自己知道,不会隐藏的。 但是4个月,不会表达, 而且儿童的代偿机制是很复杂的,我这个年资的医生是扛不起儿童急症危重症诊疗的大旗的。能扛起的人并不多。
但是我们受过训练,知道什么时候有可能是危重症。比如这个儿童,打电话了解到病史,知道吃了奶粉就吐,而且不吃任何东西,体温测量的时候是37.5摄氏度,临界,然后,就会问儿童皮肤怎么样啊,反应怎么样啊,不能测量血压,血压是多少?脉搏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一定会问的。这个时候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 你看他好像也不吐了,不一定是好了,可能是更糟了,孩子后来什么都没吃,睡了。
是真的睡了吗?还是精神状态不好了?这些我在新闻的通报里头并没有太看到,所以我也不敢跟大家胡说。 我知道的事情就是后来协调救护车出诊,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的救援点,出诊医生也联系了父亲,也让他看小孩的情况。 父亲说情况尚可,未再呕吐。 然后后来我再看新闻里,说婴儿病情稳定入睡了,他的反应怎么样?他入睡了是真的入睡了?还是可以诊断昏迷或者意识状态已经出现问题了?那个时候他肯定不呕吐腹泻了,他的爸爸或者我们第一次当父母的人就会觉得好了,没事了。下午爸爸就没有再呼叫,可能父亲也是不知道孩子此时的情况是如何评价为好吧。
半夜的时候,他的父亲微信告知医护说能不能帮帮孩子,手脚冰凉。 这时候进行危重症评分,我相信分数一定很高了,心率是多少?呼吸怎么样?收缩压是多少?体温如何,意识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可能已经很晚了。
很多的疾病,胃肠功能的表现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一旦出现了腹胀,肠鸣音消失,或者呕吐咖啡一样的液体,都不是什么好事。尤其他体温37.5摄氏度,不知道是否服用退热药,但不管怎样,咱们都要让他去医院查一下,这个小婴儿意识状态如何,我们无法得知。我们低年资的医生,亲眼得见都不一定能看得明白,远程诊断就更不成了,这也是现在儿童远程诊疗发展中很需要解决的问题,危重症的处理没有好的制度流程。这是一个令我们很痛苦的事实。儿科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来势凶猛、病死率高等特点,儿科急诊工作,包括各种儿科急危重症抢救和后续处理,人力,物力都不够。儿童急诊医疗已经进步很快了,我们国家在救治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上已经比较成体系了,但是疫情还是让我们的短板暴露了。
我倒是真的期待啊,疫情照出来的问题能够被解决,真的开始想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儿童院前急救和评估机制。
当然,我把这个问题说给各位听。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者母亲,你要知道一些儿童急救和危重症判断的方法。我上文分享给大家的表格,大家也能学会。
我们国家儿科医生资源是十分匮乏的,我们不可能提供给每一个家庭一个儿童医生。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懂一些知识,有的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制药,有的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从零学习法律知识。咱们也得适当武装下自己。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可能因为人力资源可能因为其他的一些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完善,类似的事件更密集地被新闻媒体报出来,让我们看到。
我并不反对我们媒体监督。盯着每一个医生的所作所为或者医疗制度的发展,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体现,我也是支持的。多一份力量介入医疗产业,也不是坏事情。 但与此同时我更期待着我们去挖一挖原因。你报道是因为这件事情罕见,它吸睛。但我相信如果一个罕见的事件,当满足了我们的情绪消费后,能够深挖内核,带动一些反省,优化一些制度,它才是有意义的。这两天,世界杯,我们拿足球举例子,每一个行业都是一样的,一个足球队就像是一部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得运转起来,才能收获最大的效果。 那么我们有的零件是医生,有的零件是制度制定者,有的零件是新闻媒体的报道,有的零件是患者,有的零件是你们的关注和改变。我们应该更好的配合。 这样的悲剧当然是发生的越少越好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