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羡慕的“秒睡”能力,可能是一种睡眠障碍
“秒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沾枕头就着,坐着也能打盹;上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鼾声就起来了……
这种令人羡慕的睡眠能力,其实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体现。
受访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科主任医师 郭兮恒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苏晓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宁
“秒睡”是种睡眠障碍
入睡快,可能是患上了发作性睡病。这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除了入睡快以外,最大的特征是白天控制不住地犯困。
特别是在单调的环境,如阅读、听课、驾驶车辆时,常出现“打盹”的情况,但睡眠程度不深,容易唤醒。
有的人在入睡时意识清楚,不能出声或活动,但能听到周围人的对话内容,且伴有焦虑和幻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宁提醒,发作性睡病有4个常见症状:白天不可控制的嗜睡,紧张激动时局部肌肉无力,睡眠或快清醒时出现幻觉,以及夜间的睡眠障碍。
入睡快的人,睡眠质量不一定好。人的睡眠是分期、分段循环的,开始入睡时,脑电波不活跃,眼球不动,这叫非快动眼睡眠。这段时间体力会恢复,持续80~120分钟左右。
接下来进入快动眼睡眠,持续几分钟或二三十分钟,能帮助恢复精力。通常情况下,一晚大概重复循环3~5次。
入睡快的人能迅速进入非快动眼睡眠,但如果总是被打断,睡眠状态无法持续,很难进入第二个阶段。尽管睡眠时间足够,精力却无法恢复,依然容易犯困。
自测:你的睡眠质量达标吗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根本,一场优质的睡眠,时长和效率都重要。
可通过以下3点来评估自己的睡眠质量,以尽早发现是否有睡眠问题。
1
睡眠时间
即每天是否能在晚上10~11时开始陷入困顿状态,转而进入睡眠。一般上床关灯后,只要能在30分钟以内入睡都属于正常。
2
睡眠时长
睡眠时长并不是越久越好,过长或过短都可能造成睡眠障碍。
有研究表明,睡眠区间在6~9小时的参与者,心梗发作概率最低。与睡6~9个小时的人相比,睡不够6小时和超过9小时的参与者,心梗风险分别增加20%和34%。
美国睡眠基金学会分析了312个睡眠研究,对不同年龄段需要的睡眠时间做出了推荐:
3
醒后感受
好的睡眠最简单、直观的检验标准是起床后身体舒服,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做事有效率,能胜任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果醒后感到精力充沛,说明睡眠质量较好;如果无精打采,可能是因为夜间觉醒次数较多、深睡眠较少。
以上判断标准任何一条不达标时,都需引起警惕。如果长期存在问题,就需要到医院就诊。
3个方法找回好睡眠
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生活方式和身体状态。
良好的睡眠主要取决于3个要素:睡眠节律、睡眠动力和放松。有睡眠问题的人,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养成睡眠节律
睡眠节律也可以理解成“生物钟”。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生物钟。
建议晚上10~12点就寝,睡前两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进食,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提前调暗室内光线,保持放松状态,必要时可戴上耳塞、眼罩。
增加睡眠动力
睡眠动力,也称睡眠压力。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睡眠动力越大,越容易入睡,睡眠越深。
睡觉前,不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刷手机、看电视等。白天保持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睡眠动力,最好是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睡前2小时应避免运动。
睡前放松练习
睡前躯体或心理的紧张,会影响睡眠质量。通过放松心理可以缓解身心焦虑,促进睡眠。
“正念呼吸”是一种简单的自我训练方法,有助对抗压力。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让身心静下来。
需要提醒的是,有睡眠问题的病人,建议尽早到呼吸睡眠专科就诊,不能随意服用安定类药物,否则会使肌肉松弛,加重气道狭窄,让病情更加严重。▲
本期编辑:杨萌